欢迎浏览本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教研 > 

    《电和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教学设计

    来源:bet36365体育手机版     时间:2016/10/28     阅读次数:
     

    《电和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教学设计

    bet36365体育手机版 曾晶晶

    一、确立教学目标

    1、    确立单元过程目标

    序号

    课程及目标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

    实验方案

    观察实验

    收集证据

    思考结论

    表达交流

    1

    电和磁

    2

    电磁铁

    3

    电磁铁的磁力(一)

    4

    电磁铁的磁力(二)

    5

    神奇的小电动机

    6

    电能和能量

    7

    电能从哪里来

    8

    能量和太阳

    二、确立课时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序号

    课程及目标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

    实验方案

    观察实验

    收集证据

    思考结论

    表达交流

    1

    电和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三、  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为了保证探究的有效进行,有必要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利用评价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量表一:

    评价方面

    评价内容及标准

    猜想

    提出猜想的个数

    猜想是否合理

    对猜想的表述是否清晰

    两个以上(6~10分)

    一到两个(0~5分)

    无猜想(0)

    有依据的猜想(6~10分)

    无依据的猜想(0~5分)

    无猜想(0)

    表述清晰(6~10分)

    不清晰(0~5分)

    实验

    操作情况

    小组分工与合作情况

    实验记录情况

    操作规范准确(6~10分)

    操作不熟练但准确(0~5分)

    操作不规范不准确(0)

    分工明确、相互配合(6~10分)

    分工明确、配合欠佳(0~5分)

    无分工、配合较差(0分)

    记录完整、表述清晰(6~10分)

    记录不完整(0~5分)

    无记录(0分)

    汇报交流

    自我观点的表述

    倾听他人观点

    提出质疑

    实验数据与观点相符(6~10分)

    实验数据与观点相近(0~5分)

    实验数据与观点不符(0分)

    倾听并理解他人发言(6~10分)

    倾听但不理解他人发言(0~5分)

    没倾听他人发言(0分)

    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6~10分)


    四、具体教学操作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二)、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三)、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每组准备1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线圈一个、指南针、探究指南、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条形磁铁一个、指南针一个、铁钉一枚、导线一根、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评价设计

    导入

    5分钟)

    一、了解前概念

    1PPT出示指南针: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用过吗?有什么作用?(指示南北方向)里面的指针是用什么制造的?(磁铁)

    (板书:磁)

    2、我再来考考大家: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让指南针偏转?

    (预设:磁铁和铁类物质,追问:为什么?教师演示)

    3、小结: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4、设疑激趣:师出示一根导线并提问: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吗?

    (教师演示,发现不能使导线生偏转)

    为什么?大家一起来分析(导线既不是用铁做的,又没有磁性)

    5、在一百多年前(1820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后,他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难道是电和磁之间有什么联系?(板书:电和)

    大家想不想试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现这历史性的一刻吧!

    评价设计:

    师评: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学生对“指南针和磁铁性质”的掌握情况。

    标准:大部分能说出/个别学生说出

    你想到了一种方法,真不错。

    你还想到另一种方法,同样有效。

    真了不起,过去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

    师评:分析原因是否合理

    标准:理由是否有依据

    新课

    32分钟)

    一、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15分钟)

    (一)组装简单电路

    1、要想做这个实验,大家得先组装一个电路,使小灯泡发光。(ppt出示电路图)

    请小组长拿出抽屉中的材料,四人小组合作开始组装。

    2、学生合作组装电路,教师巡视。

    3、师:大家真能干,小灯泡都亮起来了,那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

    4、那通电的导线是不是真的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呢?

    (二)阅读探究指南

    1、师: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探究指南,进行探究活动一的实验,请仔细阅读操作方法和填写要求

    ppt出示:操作方法: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我们刚才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方向一致。)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1、接通电流之前,指南针有没有变化?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没有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反复做几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阅读完成后,调查学生是否还有其它问题,如果没有,即开始实验。)

    (三)学生合作实验

    1、小组合作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情况深入小组,引导和提示纠正,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和登记实验的发现。

    (并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如:合作情况、操作规范、记录等)

    2、展示汇报交流: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请同学展示汇报获得的数据,并说说你的发现和结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自由提意见和建议。

    3、师:通电的直导线为什么会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电通过导线时产生了磁)

     

    如学生说出来了,反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是电产生了磁啊?

    如学生说不上来,引导:我们知道什么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磁铁或铁类物质)

    那导线是铜的,不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

    (电流动的过程中产生了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4、承上启下:

       不确定没关系,我们再进行两个实验的探索,一起探究如果改变电流的情况,指针偏转的情况是否有相应的变化。

    二、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一)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5分钟)

    1、师:刚才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很小,那有办法使指针偏转角度大一些吗?

       (预设:a.电池多几节,追问为什么?得出:可以增大电流;

    b.多几根导线靠近,引导增加线圈圈数,追问为什么?得出:它们的磁性有可能会叠加在一起;

    c.加粗导线;

    d.去掉绝缘外皮等。)

    2、我们就从同学们提出的两个思路去设计实验,一是想办法增大电流,二是增加导线圈数(板书“增大电流”、“增加导线圈数”) 

    3、要增大电流我们可以增加电池数量,可现在每组就一节电池,而且电池数增多,小灯泡可能会烧掉,你还有其他办法增大电流吗?我们可不可以撤掉电路中的用电器呢?(引导去掉小灯泡,教师演示简单的短路电路)

     

    PPT温馨提示:短路时,电流会很强,所产生的磁性可能也会很强,但是短路的做法很危险,会使电池、导线很快发热,甚至会烧坏电池。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ppt出示)强调做实验时,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指南针偏转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时间不能过长。

    反复做两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探究指南中,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汇报实验数据、分析原因。

       师引导:短路时,指南针偏转角度变大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增大电流也就增强了磁性,所以指南针偏转角度就变大了。)

      

    (二)利用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12分钟)

    1、增加线圈数呢?通电后是否指南针的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了?

    2、教师提前准备好线圈,将长导线在一号电池上绕10圈,做成线圈,直接通上电源,靠近指南针。引导学生思考线圈怎么放置,指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放法提示:上方下方、平放竖起、套在指南针外)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实验数据、分析原因。  

    师引导:用了线圈,导线偏转角度更大了,是什么原因?(线圈把磁性都集中起来了)线圈怎样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呢?(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

    评价设计

    评价学生组装电路熟练程度、组装是否正确。

    标准:灯泡最终是否发亮

    评价小组合作情况:

    表扬第*小组,四人分工合力,组装的又快又准

    表扬第*小组,他们阅读得很认真

    表扬第*小组,他们组中两人在合作操作,另两人在仔细观察

    表扬第*小组,他们做完实验后,及时记录,表现得非常好。

    *组也很棒,实验数据记录得特别完整而且干净整洁

    有一个小组分工不好,有争抢器材的情况,请先商量好

    提醒第*认真倾听,尊重起立回答问题的同学。

    引导学生互评:你认为这位同学分析的合理吗?

    标准:理由是否有依据

    评价学生的猜想、猜想是否合理

    标准:猜想个数、猜想是否有依据

    你的想法很大胆,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导学生互评:其他同学认为他的方法可不可行,你有其他方法吗?

    标准:提出认可或不认可的理由,并能提出自己的方法。

    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情况、操作情况、实验记录情况等

    标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操作认真、准确规范

         观察仔细、记录准确

    师评:分析原因是否合理

    标准:理由是否有依据

    学生自评:学生实验后得出的结论

    标准:与实验前的猜想是否相符

    学生互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标准: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鼓励质疑有不同意见吗?老师喜欢听到不同的声音。

    师评:检查学生实验记录单填写情况

    标准:实验现象观察是否清楚

    文字表达是否清晰

    分析原因是否有依据

    课堂总结

    3分钟)

    一、总结

    1、同学们今天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的三个实验,正是一百九十多年前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奥斯特探索的实验,后来奥斯特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到1820721日,终于确定并公布了科学史上的这个重大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板书:电流磁效应)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看来我们要向科学家奥斯特学习,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勤观察多思考,你也会有新发现哦!

    2、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后,请材料员整理好实验器材,组长统一收回组员实验记录单。谢谢大家!

    评价设计:

    课堂结束后在实验记录单最后的评价表中,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标准:各项要求最优标准获得五颗星

    (六)、板书设计:

     

    电和磁

    增大电流                                               

    增加导线圈数

    电流磁效


    五、探究指南

    《电和磁》探究指南

    六(   )班     小组  姓名:           评级:

    了解前概念:

    在不接触又不振动指南针的情况下,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指针偏转?原因是

    什么?

      方法1                                                             

      方法2                                                                                                                                                                                                                                                                                                                                                                                                                                                                                                                                                                                                                                                                                                                                                                                                                                                                                                                                                                                                                                                                                                                                                                                                                                                                                                                                                                                                                                                                                                                                                                                                                                                                                                                                                                                                                                                                                                                                                                                                                                                                                                                                                                                                                                                                                                                                                                                                                                                                                                                                                                                                                                                                                                                                                                                                                                                                                                                                                                                                                                                                                                                                                                                                                                                                                                                                                                                                                                                                                                                                                                                                                                                                                                                                                                                 

    科学小故事:

    在一百多年前(1820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

     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后,他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现这历史性的一刻吧!

     

    探究活动一: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

    请先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你会吗?

    方法步骤:1.小组合作连接简单电路;

    2.连接好后,一名同学将一根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  

    磁针指向一致;

    3.另一名同学控制开关的闭合和断开;

    4.共同观察在闭合和断开的瞬间指南针有什么变化;

    5.重复三次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探究活动二:将短路连接的电路导线靠近指南针

    你有办法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吗?

    !温馨提示:没有小灯泡(用电器)的电路会形成短路短路时电流很强,几秒钟时间导线和电池就会发热。所以我们用短路来做实验,一定要先断开开关,等其他准备工作都好了再通电。观察到变化了马上断开电源,做到一触即放。重复两次实验即可。

    比较活动一,实验现象一样吗?请说说你的解释。(请填写实验记录单上)

    展示汇报交流。

    探究活动三:将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

    如果把一根导线换成一个线圈,通电后会不会现象更明显呢?

        将单根导线换成缠绕十圈的线圈,接通电源,将线圈靠近指南针,控制开关的闭合和断开,重复三次实验。

    怎么摆放线圈现象最明显呢?              

    (放法提示:上方、下方、平放、竖起、套在指南针外)

    比较活动一和活动二,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请填写实验记录单上)

    展示汇报交流。


    六、实验记录单

    《电和磁》实验记录单

    活动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探究活动一

    正常电路

    通电后

    断电后

    我的分析

    探究活动     

    短路

    通电后

    断电后

    对比

    活动一

    我的分析

    探究活动三

    增加线圈数

    你的线圈放法是?            

    通电后

    断电后

    对比

    活动一

    活动二

    我的分析

    六(   )班     小组  姓名:          

    温馨提示:

    1.边观察边记录,及时向组员分享你的发现。活动总时间为二十分钟。

    2.实验结束,请材料员整理好实验器材。

    3.下课组长统一收回组员实验记录单。


    同学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只要你勤观察多思考,你也会有

    新发现哦!               

    小组评价:课堂表现   分工合作   倾听交流

    教师评价:操作规范   积极发言   分析合理




    七、其它评价量表设计

    科学课课堂学习行为“星级学生”评价表

                 年级                 小组长:           201             

    序号

    姓名

    评价项目

    综合

    学习准备

    整理器材

    实验及记录

    课堂纪律

    分工合作

    倾听交流

    1

     

     

     

     

     

     

     

    2

     

     

     

     

     

     

     

    3

     

     

     

     

     

     

     

    4

     

     

     

     

     

     

     

     

    评价标准:

    1、  学习准备:准备好学习用品,评A;大部分准备好,评B;没准备或准备很少,评C

    2、  整理器材:实验仪器完好并按时归还,评A;没有按时归还评B;无意损坏仪器,损坏的人评B;故意损坏仪器,评C

    3、  实验及记录:认真实验并记录,书写规范,评A;只实验不记录或记录不规范,评B;不实验也不记录,评C

    4、  课堂纪律:认真学习,没有影响他人的行为,评A;有影响小组成员的行为,评B;有影响其它组同学的行为,评C

    5、  分工合作:在实验过程中,与同学配合很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并积极帮助他人。评A;能做好自己的任务,但不愿意配合他人,评B;拒绝承担任务,不参与不配合,评C

    6、  倾听交流:认真倾听并举手发言,评A;没举手就发言的,评B;不听别人发言,评C

    科学课课堂常规“星级小组”评价记录表

         年级   

    组别

    第一学月

    第二学月

    第三学月

    第四学月

    综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第九组

    第十组

    第十一组

    第十二组

    第十三组

    第十四组

    第十五组

    评价方法:老师将每节课这个小组在学习准备、整理器材、实验及记录、课堂纪律、分工合作、倾听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记录表现好打勾,表现不好打叉。特别是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的小组和批评的小组次数是重要标准。




     [意见反馈]访问统计 信箱:bcxx@baoan.gov.cn 欢迎指正

    Copyright 2006 BAJYZX Website.All Rights Reserved
    bet36365体育手机版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粤ICP备11026717号
     
     
    bet36365体育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