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bet36365体育手机版 祝守宏
邮箱:83849211@qq.com
元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1970年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而这种监控往往是不可现的,我们很难知道学生是如何在认知活动中进行元认知监控的。我们既不知道学生是否进行了自我控制,也不知道学生是如何控制的,甚至很难对元认知监控进行指导。我尝试利用反思性问题来再现学生元认知监控过程,了解、发现学生元认知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评价来帮助学生提高元认知监控水平,使学生能在科学的学习活动中自觉使用元认知监控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反思性问题及其功能
“反思”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所谓反思性问题就是以问题形式引导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省思考。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
反思性问题有几个重要的功能:
1、反省批判功能。反思性问题可以引导思考者对相关材料、信息、思维等进行思考和批判,也可以用杜威的话说,是对一切的经验进行反思。
2、联系转变功能。反思性问题是将当下、未来与过去经验进行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发生两种转变,转变对过去经验的看法,也可能对当下产生影响,对未来产生洞察。
3、意义诠释功能。反省批判和联系转变本身都会导致意义产生,但诠释性强调的是意义扩展、创造而非逻辑性推论,这种诠释是个体意义的建构。
二、我的操作方法
1、精心编制反思性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和对学生的初步认识,在每节课中设计一个主要的反思性问题。反思性问题根据其功能特性,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针对科学探究过程或探究方法进行反思回顾的;二是根据科学概念进行重新诠释的;三是将科学概念与探究过程进行联系思考的。
2、做好对比研究
将五(1)班设置为实验班,五(5)班设置为对照班。
3、选择好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为教学内容。
4、做好评估
在对照班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后,我会抽时间让学生完成这个问题,收集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评估。在对照班,则不布置任何反思性问题。
当一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让两个班的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新的探究活动,对两个班的学生探究表现进行评测。
三、教学实施过程
1、《在衣服能产生热量吗?》这个实验结束后,我布置给学生的反思性问题是:“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测出的温度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怎样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把你的想法详细写出来。”
这组反思性问题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对探究过程的反省批判;二是联系转变功能。
全班45名学生,有39名结合自己小组实验情况,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其中35位学生主要围绕实验操作不规范和防止外界环境干扰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但在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时,多数学生只写了要认真仔细等,并未真正将发生问题的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相联系。我在统计分析了学生的这些想法后,特意花了5分钟时间就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如何防止外界因素干扰进行了介绍。
2、在《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个实验结束后,我提出的反思性问题是:“你们在设计和观察‘钢条’是否会伸长的实验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这个反思性问题的主要功能是对探究过程的联系转变。
全班45名学生,有38名学生就实验中钢条的摆放遇到了一定困难,有12名学生在小组合作上遇到了困难,还有两个小组8名学生在如何观察上遇到了困难。这些困难绝大部分通过学生的自我调整得到了解决。
我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下,专门重点谈了小组分工合作的事宜。建议各小组同学采用轮流担任不同职责的方法。强化了分工合作的意识,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
3、在《传热比赛》实验结束后,我提出的反思性问题是:在这个实验中,你们的实验是不是对公平实验?为什么?
这个反思性问题的主要功能是对探究方法的反省批判。
全班45名学生,有37名提到了保证条件公平,如:相同温度的水,相同长的时间,材料的长度一样。有16名提到了材料的厚度和形状要一样。
为了帮助同学提高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能力和意识。我特意请了表现比较好的同学谈为什么要控制变量。强化了变量控制的意识。
4、在《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后,我布置的反思性问题是:“做完这个实验时,你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这个反思性问题的主要功能是意义诠释,让学生对自己的所得所失进行回顾总结。
全班45名学生都记录了本组的分工情况,其中分工记录得好的有36人,另外9个人的分工不是很明确。如:一人实验,三人观察;
有37人清晰地阐述了自己负责的部分及完成情况,有7人只用了“很好”二字来阐述,有一人说自己没有负责的内容。说明这个组分工不好。
所有同学都阐述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教训。12人谈到了安全,7人谈到了蜡烛的浪费,11人谈到了观察,29人谈到了合作,有1个人无任何经验或教训。
我在完成统计后,专门表扬了分工好的小组、注意了安全的小组以及防止浪费的小组。
在随后的几节课中,我最后都会提出一个反思性问题,让儿童对自己的探究进行个体反思。因篇幅所限,就不再赘述。
四、对比评测
1、两个班学生独立做同一个实验,分别写出实验记录
单元教学结束后,在实验班五(1)班和对照班五(5)班做了测试。本次测试以实验记录为评价依据,这两个班的学生将完成一个关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样本如下:
“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实验记录表
五年级 班 组 姓名:
一、猜想:我认为摆的快慢与 有关 二、你准备怎样做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写出方法和步骤。 三、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你觉得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四、实验数据及结论(可以画表格) 五、本次实验中表现你或你的小组成员表现好的方面有哪些?差的方面有哪些? 六、实验中出现了什么的问题,你(们)是如何改进的。 |
2、统计评估数据
分析两个班学生的实验记录,主要看在经过一个单元的对比化教学后,这两个班的学生在科学概念、探究能力和行为监控上表现。
实验班与对照班元认知能力评价统计表
(基于摆的研究实验记录表)
评价 要素 |
评价指标 |
评价结果 |
实验班 五(1)班45人 |
对照班 五(5)班44人 |
是 |
占百分比 |
是 |
占百分比 |
科学概念建构 |
表达了探究后的实验结论 |
34 |
75.56% |
32 |
71.11% |
主动对探究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质疑 |
6 |
13。3% |
0 |
0% |
指出个别数据与结论不一致 |
3 |
7.6% |
0 |
0% |
探究 能力 |
实验方法是否可行 |
36 |
80.00% |
28 |
63.64% |
是否清晰地记录了实验操作过程或步骤 |
32 |
71.11% |
27 |
61.36% |
是否完整地记录了实验结果或现象 |
34 |
75.56% |
23 |
52.27% |
实验数据与结论是否相关。 |
39 |
86.67% |
30 |
68.18% |
是否考虑到了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 |
27 |
60.00% |
12 |
27.27% |
行为 监控 |
是否谈到了操作规范方面 |
17 |
37.78% |
8 |
18.18% |
是否谈到了小组合作情况 |
31 |
68.89% |
18 |
40.91% |
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
27 |
60.00% |
21 |
47.73% |
是否谈到了课堂学习常规 |
12 |
26.67% |
9 |
20.45% |
五、统计结果分析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单元的反思性问题的训练后,五(1)班学生与平等对照班五(5)班相比有这样一些不同。
1、在探究能力的相关指标中,有三组较大幅度的领先:①在“是否完整记录了实验结果或现象”方面,实验班1班学生领先对照班5班超过20个百分点。②在实验数据与结论是否相关方面,实验班领先对照班18个百分点。③在是否谈到了操作规范方面,实验班领先对照班19个百分点。这些说明了儿童进行反思性问题的教学干预,有助于其探究水平。
2、有几组变化不大的数据,但特别有意义。实验班虽然只有6个学生主动对探究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质疑,但对照班没有;6个学生中还有3个学生特别指出了指出个别数据与结论不一致。这几个变化不大的数据却能直接说明儿童有了元认知意识,主动对认知结果进行监控。同样,在行为监控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多6个学生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措施,这也直接说明了元认知的行为监控开始有所显现。
3、反思性问题对儿童探究能力的影响大于对科学认知的影响,这说明认知的改变和促动是较为缓慢的。一个不太可靠的推论是,元认知的作用在特定年龄段对行为和认知的推动效果也是尽相同的,相比对认知推动而言行为监控的效果会更快一些。
运过反思性问题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加强行为监控,儿童有了初步的元认知体验和监控。虽然提升效果没有预期的那么明显,但持之以恒加以运用,也许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反思性问题可以帮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和调整,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元认知发展与教学 作者:张雅明
2、新小学科学教育 作者:[美]萨玛.沃泽曼 乔治.伊芙妮
3、百度百科 “反思性问题” “元认知”
发表于《科学课》杂志2013 第4期